服务一部 张庆梅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的需求量大大提高。而作为信息来源地之一的图书馆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很多馆员坚持自己管理好图书就是根本,忽视了服务对象的感受。因此出现了新书不断读者却埋怨藏书陈旧,馆藏利用率低流通速度慢等现象。那么怎样改变现状,使图书馆更好的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先要转变服务理念。
变“你要什么”为“我能做什么” 。
人们在界定服务概念时,大多是认为应该为被服务方主动要求而服务方被动实施。这体现了对被服务方的尊重。过去的读书馆一直采取学生填写索书单,馆员按需求借书的方式。即使图书馆现在已经采取全开架服务也都是由读者自己选书。这样的流通手段弊端在于:读者取非所须,盲目借还。这样使得读者浪费大量时间在无谓的阅读上又因为反复的借还浪费了馆员的劳动力。反之,服务方站在主动的位置,从读者踏入图书馆第一步就根据其需要指导则事半功倍。这也就是常说的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是指服务者在服务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会把人性化服务落到实处。“以人为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要重人轻物。图书馆的技术装备与资源建设都要围绕读者展开。二是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时,要以读者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做好两个“转变”。
一是管理要从“以书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从过去防止图书丢失损坏,天天守着书求安心变为以人为中心,让书为人提供服务。二是服务要从“为人找书”转变到“为书找人”。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首先要了解读者,预测读者的需求,实现读者服务工作由“以管理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的重大突破。其次,要掌握图书信息,为开展主动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图书馆员必须加强学习,能够较全面、准确地掌握藏书情况,深入熟悉有关图书内容,做到有书可荐,有的放矢。第三,强化服务意识,实现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内容综合化,提高阅览、检索、网上查询等全方位服务质量,加强与读者沟通,取得读者的支持与协作,最终达到读者满意。
在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是馆员的基本职责。我们必须想读者所想备读者所需,加强馆内设施、技术能源、人员素质、社会形象的全方面建设。